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正文

实验室简介

作者:时间:2021-10-05点击数:

  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11年获批成立。实验室建设有“离子型稀土高效绿色提取技术及理论”、“离子型稀土清洁冶炼及循环经济”、“离子型稀土富余元素平衡高值利用”和“稀土矿冶生态环境保护”等四大研究方向,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针对离子型稀土高效开采、清洁分离、节能冶炼、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及稀土元素均衡利用和新型稀土材料开发等关键科学问题与共性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力图解决稀土领域重大技术问题和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离子型稀土产业发展正确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打造我国离子型稀土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自主创新、技术孵化、成果推广和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拥有一支科技创新能力出众的研发团队,现有固定研发人员54人,专业涉及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工程等。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6人。实验室现有面积2.5万m2 ,拥有先进的测试仪器及相关实验设备200余台(套),已建成稀土采选、冶炼及稀土材料制备等中试线,在稀土高效开采与资源综合利用、稀土材料加工及应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中试及工程验证能力,已成为国内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的重要研发与中试基地。

  实验室依托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全产业链,已有效实现了矿业、冶金、材料、环境和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特色优势学科群,产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近五年,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122项,企业横向课题82项,科研经费总计10768.49万元,解决了我国稀土全产业中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低,5G用铜箔高频高速技术缺失,二维负热膨胀材料中稀土离子反常荧光热增强机理不明、稀土永磁“零功率”悬浮及轨道交通产业应用等关键技术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省部级奖励14项;出版学术专著12 部,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504 篇;授权发明专利102件,实现转移转化9项,转化金额10654万元。温和瑞教授申报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多元发展—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实验室还获评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高校网站模板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

Powered by 建站专家